就在前一段时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
建筑节能成为今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早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而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再次提到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
公共建筑。建设部也指出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似乎一切都在表明,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何为“节能省地型”住宅?它对我们普通百姓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从汪光焘的履历中不难发现,城乡建设和他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六十年代同济大学城市建筑系的毕业生,不管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国家部委任职,城乡建设一直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
工作面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人们对建设部工作特点的两大评价。也正因为此,身为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深感责任重大。
记者:我们注意到,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节能省地”似乎一下子就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关键词。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节能省地”的概念彰显出来了呢?
汪光焘:进入的新世纪,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努力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实践。具体到我国,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注重单体建筑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从区域来考虑能源资源消耗的总体效果,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记者:目前建筑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形势怎样?
汪光焘: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可是,我们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却长期处于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状况。这些年城乡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土地使用的粗放状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目前我国城乡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目前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
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
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此外,建筑用钢高出10%-25%;每立方米
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记者:单从数字上看,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
汪光焘:建筑节能是势在必行的事。我们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的17个省市中,北方90%的
住宅建筑已按节能标准设计,但只有30.6%的建筑实现了
设计标准;中部仅19%按节能标准设计,其中14%得以实施;南部最差,只有11.2%的住宅建筑作了节能设计;在南北交接地区,节能设计占58%,而施工验收后只有23%按设计完工。所以说,建筑节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全社会的每一个从业者,不管是开发商、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应该负起社会责任,把建筑节能落到实处。
记者:怎么落实?
汪光焘:一方面要想法设法降低既有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能耗,一方面对新建筑严格执行
节能建筑标准。在今年7月1日新颁布的《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明确要求新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老建筑的总能耗要减少50%。而建设主管部
门今后也将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施工进行严肃处理。
记者:然而在开发商中也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新型节能材料会增加成本。对企业来说,这笔钱属于额外的付出。更重要的,他们认为对于节能材料的应用,目前的市场要求并不高。
汪光焘:建筑节能是法定要求,法定没有任何条件,必须执行,不存在市场认可度。而新节能材料的价格成本上涨,是成本的应有内涵,不存在额外成本。这种价格成本导致不能很好地推进建筑节能的观点并不令人信服。开发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考虑从利润空间里拿出一部分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当然,国家同时还要有经济政策引导,各地政府都要积极推广节能的新技术,鼓励在节能方面领先的开发商,给他们以政策优惠和奖励。毕竟,建筑节能是全社会的事。
上一页12下一页